- 石榴说
- 健康资讯
乳腺癌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有哪些?
None
日期:2024-10-09作者: 来源:梅斯肿瘤新前沿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免疫组化一般用阳性和阴性来表示。阳性代表细胞或组织有相应的抗原,就会有显色,阴性就是没有相应抗原,就不会显色。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和临床指导用药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我们就乳腺癌常用的免疫组化项目一一介绍一下。
一、上皮膜抗原(EMA)
EMA是上皮细胞表面成分,虽非乳腺所特有,但在诊断上可用于乳腺癌与非上皮性肿瘤的鉴别,特别有助于恶性淋巴瘤与疑似肉瘤的多形性或梭形细胞乳腺癌的识别。也对无EMA的淋巴结、骨髓等有乳腺癌微小转移灶的辨认。对于决定是乳腺原发性癌、还是继发性癌,EMA染色也有一定价值。如为阴性,应疑为转移的可能。
二、角蛋白(keratin)
几乎所有乳腺癌都可显示出角蛋白,在乳腺导管癌和小叶癌角蛋白呈阳性,而在纤维腺瘤和叶状囊肉瘤内梭形细胞则阴性。
三、收缩蛋白(contractile proteins)
肌上皮细胞含高浓度的收缩蛋白,故可用肌动蛋白(actin)或肌凝蛋白(myosin)的抗血清去辨认它们。这类抗血清对富有肌上皮的硬化性腺病与通常缺少肌上皮的小管癌的区别可具有鉴别价值。
四、基底膜成分(basement membrane components)
基底膜蛋白有laminin和Ⅳ型胶原等。Anti-lanminin和抗胶原Ⅳ(anti-collagen Ⅳ)的免疫组化染色在正常乳腺、纤维腺瘤、硬化性腺病和上皮增殖的上皮周围可见到完好的基底膜,而管内癌则轮廓欠清,微小癌浸润灶则可见灶状缺失。血管也有基底膜,因此抗胶原Ⅳ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发现侵入血管内的癌细胞。
五、内皮细胞标记(endothelial markers)
淋巴管、血管内的癌细胞有时难以判断是人为假象还是本身就有的浸润。因内皮细胞可被凝血因子Ⅷ抗血清染色,故对血管侵入的癌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六、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s)
正常靶细胞含有特异性受体。乳腺和乳腺癌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催乳素受体、雄激素受体。一般认为ER、PR均为阳性病人对内分泌疗法效果最佳。相反的,两者都为阴性的效果差。ER阳性病例的预后比阴性的为好,缓解率高而复发率低。ER阴性的癌细胞分化差,侵袭性强,常有转移趋向。因而,ER检测是提供判断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七、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也称为c-erB2,由922个腺嘌呤、1,382个胞嘧啶、1,346个鸟嘌呤和880个胸腺嘧啶组成。HER2蛋白是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跨膜蛋白,属于EGFR家族成员之一。
HER2癌基因的致瘤机制是抑制凋亡,促进增殖;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力;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HER2基因扩增是影响乳腺癌生长与转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大约30%的乳腺癌中可出现HER2基因过度表达,并与患者预后较差相关。目前,把Her-2高表达作为赫赛汀治疗的首要目标。
新近根据ER、PP、Her-2生物学标记的不同提出了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认为ER、PR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来自乳腺的导管上皮,一般分化较好,对激素治疗敏感,但多数对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好。ER、PR阴性、Her-2阳性的乳腺癌来自乳腺导管外层的肌上皮,一般分化差,对激素治疗不敏感,但多数对化疗敏感,相对预后较差。三者均阴性的乳腺癌称作“三阴性”乳腺癌或基底样癌,可能来自肌上皮或干细胞,分化差,增殖活性高,转移早,预后不良。仅有15-20%的患者对化疗敏感。
八、Ki-67
Ki-67抗原是1983年由Gerdes发现在增值细胞中表达的一种核抗原,也是目前较为肯定的核增值标记物,存在于细胞周期中除G0期以外的所有阶段。由于其半衰期短,脱离细胞周期后迅速降解,故已成为检测肿瘤细胞增值活性最可靠的指标。Ki-67表达的高低对评价细胞的增值状态,研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判断其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
九、P53
野生型P53基因能抑制细胞转化,并能抑制癌基因活动,而突变型P53基因可引起细胞的转化和癌变,使细胞无限增值。在乳腺癌中P53蛋白的阳性率为20~60%。P53基因突变可以上调促进血管增生的内皮因子,从而成为调控血管生长的重要因素。并且与乳腺癌造成的淋巴结转移成显著相关性。
当然,乳腺癌的研究中还可能会应用到P63、Ecadherin、CK5/6等等项目。现在乳腺癌的研究日新月异,各种新方法层出不穷。如PCR、RNA探针、荧光显像技术等等。研究领域已经进入分子水平,药物的靶向作用也越来越强大。
文章来源:梅斯肿瘤新前沿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